法律如何定义"不当得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6:38:11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是一种法律事实,是债产生的一种根据,为 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所重视。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是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没有合 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学者 根据该条对不当得利的规定解释认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利益,致使他人损害的,为不当得 利。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使他人受到损失,如果不采取法律补救措施加以纠正,是不 公平、不合理的。

所谓不当得利就是法律上没有的根据,有损于他人而自己获得的一种利益。成立的条件是必须有一方受益,必须是使他方受损,必须是受损和受益之间有因果联系,受益必须是没有合法根据。比如你到银行取钱,银行多给了你100元钱就是不当得利。

民事法律关系中,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定义:没有法律或约定的依据而得到利益,并且使他人因而受到损失的,就叫不当得利。

不合法得利